2021年7月14日,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《江苏省建筑业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》。《发展规划》提到:加强优质绿色建筑工程建设,大力发展超低能耗、近零能耗、零能耗建筑,推动投资项目率先示范,持续开展绿色建筑示范区建设。到2025年,新建建筑完全按照超低能耗标准设计建造,在2020年节能量增加30%的基础上再增加30%。建设一批优质绿色建筑项目,打造一批节能低碳、智慧宜居的绿色建筑示范区。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纳入绿色建筑发展规划,对超过能耗限额的既有建筑进行改造。
黄浦区:《节能低碳“十四五”规划》出版。
2021年8月31日,黄浦区发行了《黄浦区节能低碳“十四五”规划》;;美国办公室。《规划》提出,到2025年,持续降低全区单位增加值能耗、水耗和碳排放,实施5个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,推进超低能耗建筑试点工程建设,结合旧城改造推进居住建筑节能改造。“十五”期间,节电节水等既有建筑改造面积不低于80万平方米,为提高国内公共建筑节能水平树立了标杆。
武汉: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
2021年9月2日,武汉市办公厅;;美国发布了《武汉市推动降碳及发展低碳产业工作方案》。《方案》要求: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等绿色建筑的应用。研究武汉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,制定全市可再生能源工作方案,通过提高建筑能效、政策引导、资金支持等措施,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、装配式建筑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、太阳能集中供热、屋顶光伏、空气源热泵、浅层地热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城市建筑中的应用。
上海:大力推进临港新区超低能耗建筑建设。
2021年9月7日,《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》在上海临港新区发布。
《方案》要求:提高建筑节能水平。大力推进超低能耗建筑建设。临港新区滴水湖核心区、综合工业区zh-02单元新建民用建筑应符合《上海市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导则》要求,并经相关主管部门批准。每年至少选择两栋适宜的公共建筑或居住建筑,开展近零能耗建筑建设示范,探索能力建设试点。
湖北:《建筑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出版。
2021年8月30日,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《湖北建筑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。《规划》提出: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。提高建筑节能水平。在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目标下,我们将继续升级新建筑。建筑节能标准,修订我省《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》,提高建筑节能性能指标;编制我省《被动式超低能耗(居住)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标准》,开展试点示范,探索节能减排新技术、新途径。实施城镇新建公共建筑,实施《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》,新建、改(扩)建国家机关办公楼和大型公共建筑,同步设计安装能耗计量装置。
北京:《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(征求意见稿)》出版。
2021年9月9日,北京市朝阳区住建委颁发了《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(征求意见稿)》。
《实施意见》提出:推广绿色建筑新方法。开发建设单位推广绿色施工,有序推广绿色、低碳、智能施工技术。提高装配式建筑比例和质量,严格执行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和规范,加强系统化集成设计,实行装配式建筑全装修成品交付。推广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,在投资的新建办公、养老、学校等场所开展超低能耗建筑建设,鼓励新建住宅实施超低能耗建筑。
07浙江:《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》将编译
2021年8月24日,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放《2021年度浙江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及相关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计划》(第二批),《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》将进入编制程序。
《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》由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、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、浙江省气候中心申报。内容分为九个部分。
由08《近零能耗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技术规程》发布
8月12日,根据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《关于印发的通知》(建标字[2019]12号)要求,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的《《近零能耗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技术规程》》经协会建筑环境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审查,现予发布,编号为t/cecs898-2021,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。
09天津:《零碳建筑认定和评价指南》发布集团logo。
2021年9月3日,由天津市低碳组织的《零碳建筑认定和评价指南》集团标准正式发布。
《指南》的控制指标和碳排放核算是零碳建筑认定的主要依据。控制指标包括室内环境参数和能效指标,目的是在保证建筑s使用功能。碳排放核算对建筑的碳排放进行量化,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来抵消建筑的能耗,从而实现建筑的零碳排放。
通过智能管控用电,让你的用电生活变得智能灵动,让你成为用电生活的主人,成为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参与者和建设者。
智能用电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支柱和六个环节。一是实现坚强智能电网功能的基础核物理载体,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重点和立足点。
依托强大的电网和现代管理理念,运用先进的计量、高效的控制、高速的通信、快速的储能等技术,实现快速的市场反应、公平准确的计量、实时的数据采集、多样的收费、高效便捷的服务,与客户构建新型的电力供需关系。;能量流、信息流、商流实时。